大明历史中最精彩的故事有哪些

大明历史中最精彩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 莫容玉辰

其它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大明历史中最精彩的故事有哪些》是莫容玉辰创作的一部其它小讲述的是陈埜先阿鲁灰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对于陈埜先的故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版但几乎同样都记述了太祖与陈埜先单独谈话的过时间是至正十五年(公元 1355 年)六太祖刚刚收服巢湖水趁水师新附之一鼓作占领了采石矶(牛渚矶),随后将俘获的战船、战略物资统统随江抛以破釜沉舟的气下太这时的太平四面方都是元元将蛮子海牙、阿噜灰等以巨舟截采封闭姑孰义兵元帅陈埜先会同湖北蕲县人康茂以数万水陆之...

2025-07-12 20:10:49
对于陈埜先的故事,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版本,但几乎同样都记述了太祖与陈埜先单独谈话的过程。

时间是至正十五年(公元 1355 年)六月,太祖刚刚收服巢湖水师,趁水师新附之势,一鼓作气,占领了采石矶(牛渚矶),随后将俘获的战船、战略物资统统随江抛去,以破釜沉舟的气势,下太平。

这时的太平府,四面方都是元兵。元将蛮子海牙、阿噜灰等以巨舟截采石,封闭姑孰口。义兵元帅陈埜先会同湖北蕲县人康茂才,以数万水陆之师,分道攻至太平城下。

《明太祖实录》: (一三五五年六月初七)辛酉。元右丞阿鲁灰、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截采石江,闭姑孰口,绝我归路。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以众数万来攻城,其锋甚锐。上按兵城上,察其无他奇谋,乃遣徐达、邓愈、汤和引兵出姑孰东迎战,复命别将潜师由间道绕出其后。达等转战至城北,忽有双龙见于阵上云端,敌众方仰视惊愕,我师因夹击之,野先腹背受敌,大败,遂擒野先。上释不杀,与之语。

《明史》太祖本纪: 时太平四面皆元兵。右丞阿鲁灰、中丞蛮子海牙等严师截姑孰口,陈野先水军帅康茂才以数万众攻城。太祖遣徐达、邓愈、汤和逆战,别将潜出其后,夹击之,擒野先,并降其众,阿鲁灰等引去。

俞本《纪事录》: 元义兵元帅陈野先领兵攻太平府,士卒登城,上亲率死士拒之,城中危急。是时,上娶孙伯英妹为次妃,妃言于上曰: 府中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次日,敌再至,上尽置金银于城上,分给将士,遂大败敌兵,生擒野先。上亲释其缚,坐与语,野先许以全军归附。上与结为昆弟,宰乌牛、白马以祀天地,歃血为誓,约共攻建康府。即令还营整兵以待并进。

从各种资料得到得情报,我们可以给陈埜先作一个比较清晰的画像: 陈埜先出身于义兵,可能是从基层干起,一路做到义兵元帅,从业经历比较单一。为人奸诈狡猾,对于元朝没有太多的忠诚度;三观并不端正,容易出卖战友、朋友、兄弟;战斗经验虽然丰富,但战斗力比较一般,兵法战术比较粗浅。善于钻营,投机取巧,见风使舵,是可利用之而不可用之的垫脚石式的将领。

陈埜先一直洋洋自得于自己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之道: 在性命攸关的深刻,出卖任何人都不为过。荣华富贵在眼前时,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

太祖与陈埜先只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默契,还是有言在先的约定,从史书中无法窥得一二。但是,以太祖为人谨慎的性格,且动用兵革本身就是一等一的大事,若说前面不是有言在先,其后他人会善解人意,主动将太祖的计划付诸实施,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陈埜先被擒之时,或是放归之日,他们两人必有一番秘密对话,只不过没有第三人作为见证,且所议者,大多为见不得光的事情,所以,各种史籍皆无只言片语可供参详。唯有以当时情景,结合太祖一贯之为,略作揣度。

其时,陈埜先必是已经被五花大绑,跪于太祖身前。满脸倨傲,务求速死之态,俱显现在脸上。

太祖忽然上前,陈埜先禁不住抖动了一下,太祖马上就知道,这个人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勇敢、无畏。心下早有了计较。便亲自解开绑绳,让他站起来。

陈埜先的眼珠转了不知道多少下,脸色阴晴不定,太祖更是确定这真的是个狡诈万分的人物。陈埜先一开始也没想到太祖这么果断地释放他,但随即便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于是开口说道: 为什么要放了我(生我为何?你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放我生还,肯定是觉得我还有点用处吧。不错,我手下是有几个打仗不行、吃嘛嘛香、抢劫在行的货,但是你想白使唤人可不行,我可是有条件的。)

太祖道: 当今天下,中原局势最是复杂,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打着维护教义、发展教众的名号,拉队伍立山头的不知其数。你也算是豪杰中的一员,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放了你?(别给我揣着明白装糊涂,现在世道乱的很,大家每个人都占山头,老子就不喜欢这么多人,总有一天要一个个把他们干掉。何况老子这里也是一本烂账。急需要你这样的二五仔,帮我平事,免得坏了我英明神武、仁义无双、急公好义、善行天下的好名声。你烂命一条、满嘴烂疮、有你不多、无你不少,贡献不多、糟蹋不少,你去干这些脏活正合适。)

陈埜先道: 希望我投降你们吗?(看你一脸假惺惺的大仁大义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这些人肚子里就没揣好事儿。不过是抢地盘、要人要钱要枪,你们这些军阀还能想点啥?别以为把我抓住了,就可以威胁我给你干这干那的。也不出去打听打听我陈埜先是什么样的人物。我说出去的话,跟放出去的屁一样,从来就没有作数过。)

太祖道: 不错。(算你小子识相,没给我玩哩格儿楞,否则少不得让你尝尝我的手段。但是,别看你小子嘴上叫哥哥,背地里指不定会抄家伙。还是要让他有个凭证,免得放他回去,说不定会赖账。)说完话,也没有任何动作,只盯着陈埜先。

陈埜先顿时自觉失言,一时嘴快,不想却是棋差一着。以自己一贯的作风,对方漫天要价,自己坐地还钱。反正彼此手里都有对方想要的牌,并不应该急于一时。但是,懊悔归懊悔,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也不能落人口实。何况,此时,身家性命,悬于一人之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如此,索性豁了出去。但愿那帮兄弟,能够体察我的苦心。

陈埜先并不言语,走到帅案前,张开薛涛之笺,饱蘸浓墨,刷刷点点,一笔挥就: 吾等兄弟台鉴,方今乱世,唯有德者成就功业。朱氏者,龙凤之姿,天降英豪,胸怀伟策,共甘辛劳,贩夫走卒,信之赖之。埜先不才,为其所执,为风采所折。念兄弟手足之情,招汝等来投,幸不辱命。埜先拜。

想那陈埜先的属下,也是乱世巨盗,凶狠狡诈之徒,唯利益是图,岂能因为仁义而效为犬马。这不过是陈埜先的伎俩而已。

太祖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真诚,也不去看他字里行间的意思,这一切不过是相互之间的一种试探而已。见那陈埜先吹干墨迹,盖上自己的印信,便卷起后塞入到书案边的邮筒当中。再抽出一张牛皮纸,写上收信地址、收信人,再盖上自己的印信。回首再向太祖施礼道: 我属下的首领头目,都是正经的亲戚,骨肉至亲。我让他们投降过来,非常容易,且看我书信一至,必会望风而降。不肖你们一兵一卒。

太祖似乎感受到了陈埜先的诚意。颔首道: 别人谓我,陈埜先当事豪杰,若遇真主、明君,必定肝脑涂地待之。今天一见,果然没有叫我失望。

(以下的谈话,不得笔记,不准录音,严格保密纪律,只做不说)

太祖道: 你我一见如故。彼此惺惺相惜。但是,我们这里,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赖我大宋皇帝陛下英明睿智,委任故主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故主妻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鄙人不才,忝居其末,为左副元帅。如此受制于人,某本不愿受。奈何郭、张乃旧主至亲,故主新亡,不忍骤然生隙,徒增中外笑柄也。

陈埜先也是江湖中摸爬滚打之人,岂能看不出太祖言语中的忿忿不平之意。故意诱于太祖曰: 自古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愿为元帅说客,传话于郭、张二人,令其知难而退。况且,今之天下局势纷纷,无雄略者,难堪大任。我看那两人,胸无沟壑,心无定数,才难敷开疆拓土之用,情不得驾驭虎狼之师,不若公取而代之。

太祖心道: 你这言语虽然是我心中所想,但是,你我之间如果职能说这种大白话,那么,你也太小瞧我了。大笑道: 陈元帅快人快语,深得我心。但是,郭老帅待我恩同再造,情同父子。我视之以主,其身故,传于郭公子,我亦视之为主。郭公子如能体恤民意,为民做主,挥师驱除鞑奴,则甘为犬马。果然不肖,陶醉酒色。外不能抗外侮,内不能抚万民。则某也必尽全力,成其所想、守其所缺。想郭老帅英雄一世,虎父无犬子,郭公子也必能承其遗志,成就霸业。

陈埜先心道: 你说这话你自己信吗?那郭公子不过是一介纨绔,文无治理之策,武无定边之能。如果他真的很厉害,今天跟我谈话的,恐怕就不是你了吧。于是道: 不待郭公子之流,就是郭元帅,比之阁下,也多多不如也。

太祖道: 如果陈元帅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

陈埜先奇道: 怎么个赌法?

太祖笑而不语。用手扯动帅案前一个绳环,一道清脆的声音传向帐外。紧接着一队士卒抬着几样东西进了大帐。等一切布置停当。

太祖道: 我与元帅初次见面,但是便一见如故。为表诚意,共守不易之盟。故此,在这里摆下香案,约为兄弟。

陈埜先更是大惑不解,道: 在下已是阶下之囚,但有吩咐,无有不从,朱元帅何至如此?(你跟我玩这一套,难道还想通过这么一种仪式,就约束于我?)

太祖道: 你我惺惺相惜,本不必如此俗套。但是从方才言语当中,总觉有言有不尽、意不尽达之感。

于是,太祖与陈埜先盟誓、互拜,陈埜先誓曰: 若背再生之恩,人神共怒,天所不容。

两人拜了把子之后。

太祖道: 既为兄弟,为兄就有话直说了。贤弟刚刚说郭公子天叙既无统帅千军之能,又无攻城略地之力。特为阁下证之。我们现在就订立赌约,如果我赢了,你此后必须效忠于我;如果你赢了,则是去是留,随你之便。

陈埜先道: 就不知道这个赌约是何?

太祖道: 我本想亲自带兵攻占集庆城(今江苏省南京市),但是,你既然怀疑郭公子的实力,我便让郭公子统兵一路,直取集庆,你带领本部人马,作为策应。我赌郭公子必能攻城而返。为了确保阁下能够全力以赴,故此我们刚才歃血为盟,此亦为固阁下杀敌之心也。

多年以后的一天(至正二十六年月辛亥,一三六六年月初二),太祖决定对一直与置之死地的张士诚进行大决战、发起总攻。在例行的前敌会议上。太祖问手下诸将,攻取张士诚之策。

第一猛将常遇春道: 对付张士诚就一个字,干就完了。直接杀到苏州,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他的总部,其他地方则不战而降。不得不说老常同志,不仅仗打得好,马屁拍得精。这太祖问计于群将,不是真想听你们的意见,一来表示对大家的尊重,民主之意也。二来,是要统一思想,让大家死心塌地地对照既定战略冲锋陷阵。三来,表现太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料敌于先的战略眼光。

老常同志,跟了太祖半辈子,门儿清。这一想法就是搔到了太祖的痒处,不漏痕迹。

太祖很高兴,捧哏的技术好,逗哏的才能绚丽多彩。请大家欣赏我的表演。太祖道: 不然。我们都知道,张士诚在苏州,其左右分别有护法。湖州有张天骐,杭州有潘原明(即潘元明,驸马都尉张士诚女婿潘元绍之兄也)。这两个人手握重兵,戍守重地,成三叉戟阵型,为苏州之呼应也。如果我军攻击苏州,他们必从两翼进行包抄,我军遭受夹击,首尾难顾,胜不易也。

不如,我们先出兵攻击湖州。他们必然来救,我们或设伏于路,或前后截杀。他们疲于奔命,我方以逸待劳。待剪除了苏州的羽翼,则苏州就成了一座孤城,生死在我也。

老常还固执己见,据理力争。这时,太祖屏退左右,只留下徐达和常遇春两人,关上房间门。这个时候,就是要实施阴谋的时候,应该也是十几年戎马生涯中常为之事吧。这一次,太祖利用的人是一个叫熊天瑞的降将。

太祖道: 老常,你刚才配合的很好。你的建议就是我计划中的一环。我们现在明面上都是要直攻苏州,直捣黄龙,把张士诚的老巢攻克下来。实际上,还是要按照我刚才确定的部署进行。但是,这个部署限于今天参会的人知道,对外不得泄密。等下徐达去跟各位将军重申一下。若有违反者,小心我的军法。

我这一次,准备让熊天瑞参加这次的行军计划,让他成为我的奸细。我观察过熊天瑞这个人,他投降我军,并非真心归顺,乃迫不得已而为之,经常郁郁寡欢,怏怏无趣。我们刚才谋划的事情,不要让他知道,只说我们的部队就是直捣苏州。熊天瑞知道了,必然会背叛我们投向张士诚,如此,便堕入我的计策当中了。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 1366 年)月癸丑(初四),徐达等诸将自龙江()出发。辛酉(月十一),大军至太湖。己巳(月十),遇张士诚援军于港口,大败之,于是到了洞庭山。癸酉(月廿二),到达湖州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又击败张士诚部将石清、汪海,并擒之。张士诚驻军太湖之上,却不敢战,将欲逃跑之时,熊天瑞果然叛降于张士诚(不知道他怎么想的,难道命运之神已经设定他的命运走向?张士诚已然日薄西山了,此时投靠的初衷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不得不说,太祖对人心的把握是非常到位。他不仅能利用人善的一面,更可以利用人性中恶的一面,为己所用。

这一次,他再次精准地把握了叛徒的心理状态和下一步的动向。并精准地利用了注意了这一点,给予老对手——张士诚致命一击。

那一刻太祖对于熊天瑞的了解,犹如此刻,他对陈埜先的深刻把握,这是一种对于世事洞察的精准判断,这是几十年人生经验的极度凝练,太祖真非凡人也。

针对郭天叙、张天祐等人的剧本,已经写好。作为一个合格的演员,陈埜先不需要超常的发挥,他只需要本色出演就可以了。

好戏终于开场。导演分配了角色。

郭天叙、张天祐带着大军出发了。

十月,郭、张二元帅督兵由官塘经同山进攻建康之东门,陈野先自板桥直抵建康攻南门,自寅至午,城中坚守。野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野先会元兵夹攻,大军遂溃,部下总管赵继祖跃马遁,野先单骑追逐,雁门孟万户刺杀之。

 也先因追北我军,为义兵所杀,身疮千窍。当血牛马时,其誓书乃也先自为也,誓云: 若背再生之恩,人神共怒,天所不容。也先之死,天鉴誓言,不一月而亡。定誓之道,非诚意正心,定可轻立也哉?

但从上面的叙述,我们还不能够窥管而见全豹。且看《明史纪事本末》的详细描写:

陈埜先在太祖军帐中,写给部下劝降的那封信,他本来想着即使写了,部下也未必就会听从,表面上是为了招降,实际上是激将之法,通过投降这种耻辱的行为,激发部下的斗志,却没想到部下突然之间就真的投降了,非常后悔自己这种不理智的行为。

得到太祖的指令,要帮助郭天叙、张天祐等攻击集庆城时,私下对部将说: 你们进攻集庆时,不要尽全力,待我脱离敌营回来之后,就会和元兵汇合,围剿敌军。

太祖知悉了他的阴谋,召他过来谈话道: 人各有志,从元从我,我不勉强。于是,释放了他。

太祖诸军攻克溧阳,陈埜先回去后,收拢旧部屯兵板桥(今江苏省南京城西南三十里),私下与江南行台御使大夫(大概相当于驻江南行省监察长官)福寿合谋。

和元廷守将福寿勾兑好之后,陈埜先给太祖写了一份报告: 集庆城西边被长江环抱合围,东面邻接崇山峻岭,三面据水,背靠大山,凭借长江天险,以为护城之河,地势险阻,不利步战。昔年王浑、王濬造战船,谋划了很多年,而苏峻、王敦占领集庆都不是依靠陆战取胜。隋取江东,贺若弼自扬州,韩擒虎自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杨素自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以上三人就是号称大隋三剑客的开国名将),三路开动战舰,同时并进。现如今,环绕集庆三面皆水,元守将与苗军联络其中、暗通曲款,建水陆山寨三十余里,阁下如果骤然攻城恐怕会有断后之忧。不如南据溧阳,东捣镇江,占据关隘要道,绝其粮草供给,摆出一副长期作战的样子,可不攻而下集庆城。

太祖一下就看出他的诡计(不过是缓兵之计,不想出力,不想得罪人的托词而已。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玩什么聊斋?)

马上回信道: 历朝历代攻克江南的情况,都是因为敌军以长江天险据守,隔断了南北交通,必须要汇集舟师,方能成功。而今,我已渡江,据其上游,彼之咽喉,我已扼之,摈弃舟船,足能以步兵取胜,这同晋、隋时的情形完全两样。你为什么舍弃万全之策,而献此迂回曲折、耗费极大收效甚微的计策呢?

陈埜先收到太祖的书信后,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行。

郭天叙、张天祐带领部队,进攻集庆。陈埜先索性和福寿联手,与郭军战于秦淮河上。郭天叙、张天祐部队失利,两人全部战死。

九月二十七日,陈埜先继续追击残余部队,在一个叫葛仙乡(今江苏句容县西南葛村镇)的地方,被乡民兵百户卢德茂谋杀。

关于这场战斗的细节,还有一些不为外人知悉的部分,我们不妨探究下细枝末节, 了解更多的内幕吧。

《俞本·纪事录》: 十月,郭、张二元帅督兵,由官塘经同山,进攻建康之东门;陈埜先自板桥直抵建康, 攻南门。自寅至午,城中坚守。埜先邀郭元帅饮, 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埜先会元兵夹攻,大军遂溃,部下总管赵继祖跃马遁。埜先单骑追逐。埜先被雁门孟万户溷(同混)杀之。

这里有一个人, 叫赵继祖,他是郭家的铁杆, 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同时,他也从各种迹象中, 大概体察出了阴谋的味道。可能是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他的好朋友分享了这些猜想和一些无可辩驳的铁证。然后, 他们便想要替郭天叙、张天祐讨个说法,结局就是下一章中我们要说的历史片段。

《方舆纪要》卷二十江宁府江宁县: 葛仙乡在府东南七十里。明初, 王师败陈埜先于秦淮河上,追之至此, 乡民执埜先杀之。

郭天叙死了。他是郭子兴死掉的第二子。

滁阳王夫人张氏生三子: 长战殁,次为降人所陷,即郭元帅也,幼与群小阴谋伏罪。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为上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 女二。(《庙碑》)

郭子兴的长子早年从军战死,这次郭天叙也死了, 剩下第三子郭天禄也在不久的将来,应为谋逆被处死。只有次夫人张氏生的女儿嫁给了太祖,得以保存血脉。

据考证, 这个郭妃,并不是郭子兴的女儿,而是郭英、郭兴两人的妹妹。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聊天记录渣男翻车
  • 不做二选一的说说
  • 腐化雕像作用
  • 头衔零冠词
  • 高考作文高速公路事件
  • 真千金的娘亲
  • 不妙她们都在觊觎我绯色回响
  • 我做大哥很多年是哪首歌的词
  • 十年一遇黄梅季节
  • 十年一遇降雨标准
  • 十年一遇大风
  • 十年一遇最早入梅